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漫谈 > 歙县境内的主要古代桥梁和关隘

歙县境内的主要古代桥梁和关隘

2011年04月18日 13:43:55 来源:黄山市文峰学校 访问量:1651

     太平桥 位于歙县县城西门外练江上,又名河西桥。建于明弘治年间。纵列式发券,16孔,桥面与栏杆用青色泥灰质角砾岩,桥身与分水垛用红色粉沙岩砌成,长268米,宽7.1米,系安徽省现存最长的古石桥。桥中心原有亭,亭内北面供奉佛像,两旁立碑记,建国后为便于汽车行驶,将亭拆除。1969年“七五洪水”将栏杆、桥面冲毁。后来桥面改成钢筋混凝土结构,同时用“悬挑”加筑两侧人行道,架装栅栏。

  万年桥 位于歙县县城北门外扬之河上,建于明万历元年(1573),9孔,长153米、高10米、宽6.7米、清光绪二十年(1894)重修。桥东端原有一石碑坊,上有“北钥云龙”、“道岸津梁”等题额,毁于清乾隆年间。

  紫阳桥 位于徽城镇渔梁坝下,横跨练江,原名寿民桥,因西近紫阳山,故又名紫阳桥。建于明万历年间,9孔,长140米,宽10米,高14米,所用石料为红沙岩,为县内古桥之最高、最宽者,往来船只可不落风帆桅杆从桥下通过。

  许村高阳桥 位于许村昉溪上。元代许友山建。清康熙五十八年(1719)重立。双孔,桥墩石质,上建砖木结构长廊。廊内七间,两侧置坐凳。中间南侧置佛座,面对圆窗,窗左侧有一“宝库”(焚纸炉)窟,炉砌在墙外分水墩上。中部三间上有天花,彩绘云龙飞凤,其余四间彻上明造。桥廊外观为三大间,中间略高,使脊线、山墙参差错落,与左岸的牌楼、亭阁相协调。

  北岸廊桥 位于北岸棉溪河上,建于清中叶,石质,3拱券,长33米,宽4.7米,高6米,桥上建廊,砖木结构,高约5米。南端门额“乡贤星”,北端门额“谦庵旧址”。廊内11间,中间原有佛龛。沿墙置坐凳。东侧墙上辟8个大方窗,砖砌龟纹、梅花纹等花格;西侧辟8个风洞窗,样式有满月、花瓶、桂叶、葫芦等。北端西侧第二间置一敞窗,外装“美人靠”。

  歙县的廊桥,还有唐模高阳桥、绍村长生桥、贤源观音桥等,它们都各有特色。

  新安第一关 位于紫阳桥南岸,俗称新安关。建于明嘉靖年间。石质拱门,右侧附山壁,左侧临河。内高2.8米,宽2.4米,深2.4米,通高3.8米。内侧有关亭,为五檩六柱两披水穿斗式砖木结构建筑,宽3米,深5米,檐高3.8米,亭内靠壁树石碑二方,一方为红岩石,字迹已风化,另一方为青石“禁碑”,立于清雍正七年(1729),禁止酗酒聚赌,殴斗生事。方天锡镌,书法优美。

  昱岭关 位于竹铺乡东面昱岭顶端,皖、浙交界处,横跨杭徽公路。始建于元代,后屡经修建。民国22年(1933)修筑杭徽公路时,加宽路面,拆除箭楼,重建关口,公路由关口通过。关门通高8.1米,阙高5.7米,阔6米,深5米。西侧山坡上留有戍所遗址。内外两侧镌有“昱岭关”匾额及楹联。外为“光复丰功雄关气壮,堂皇伟迹古郡山高”;内为“坦道贯通熙攘来往,巍名矗立震烁古今”。红巾军、太平军均在此与官兵激战。

  歙县的关隘,尚有箬岭顶的“天险重关”(又名“大关洞”)和歙岭顶的“徽岭寨”。

编辑:金长虹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黄山文峰学校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龙井三路99号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